天津二级专业妇产
天津医大医联体
京津三甲医生
首页科普文章
盆腔炎吃什么?
  盆腔炎吃什么?  第一个秘方是要准备当归、丹参、苋实、土茯苓,赤芍、元胡、川楝子、还有三棱、莪术,山药,香附,然后制成蜜丸,每丸十克,每日三次,每次服用一丸。  第二个是要准备败酱草、苡米、夏枯草,丹参,赤芍、元胡,木香等,然后将这些药水煎煮,再每日服用两次。  第三个是要准备黄柏,苍术,生苡米,香附,红藤,败酱草,白芍,甘草,然后用水煎服,每日服用一剂,分三次服用。  第四个是要准备当归,木通,白芍,桂枝,细辛,甘草,萆薢,蒲公英,二花,大枣,然后每日服用一剂,水煎服,一剂可以水煎两次,早晚分服,十天为一个疗程。  第五个是追风透骨散,要准备追地风、白芷、当归尾、赤芍、茜草,透骨草,血竭、花椒备,乳香、阿魏、没药、莪术,再将这些诸药一起研为粗末,布袋包装,用清水透湿了隔水蒸热半小时,趁热用毛巾包敷下腹部疼痛的地方,每日两次,每次十五分钟。  第六个是活血解毒汤,要准备败酱草、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银花,川楝子、延胡索、丹参、桃仁,然后将这些药水煎取液,再取一点加普鲁卡因,庆大霉素,保留灌肠三十分钟,每日进行一次,十日为一个疗程就可以了。  第七个是活血消症汤,要准备桃仁、丹参、川芎、三棱、莪术、海藻,穿山甲、土鳖虫,然后将这些药水煎取液灌肠就可以了。分享:
2023-06-19
盆腔炎吃什么?_天津现代和美医院简介
宫颈糜烂需要治疗吗?
  经常遇到患者来就诊,要求彻底治疗宫颈糜烂,有的甚至担忧会恶化成宫颈癌。有些年龄患者尚未生育,在一些不很正规的诊所就诊要进行几个疗程的抗炎、理疗和微波治疗。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宫颈糜烂并不全部是真正的炎症性疾病,也不是真正的糜烂,由于宫颈的阴道部是由复层鳞状上皮组成,呈光滑的粉红色,而宫颈管的柱状上皮是细颗粒状的,如果宫颈阴道部的复层鳞状上皮为宫颈管的柱状上皮所取代,那么看似不光滑,而呈稍为鲜红的颗粒状,称为“糜烂”。正常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宫颈阴道部是由柱状上皮占据的,甚至4%的人全部为柱状上皮,所谓的“三度糜烂”。柱状上皮暴露在阴道的酸性环境中,再加上炎性分泌物刺激,会逐渐鳞状上皮化,若反复炎症这种化生、修复过程就更加剧烈,会形成各种鳞状上皮化生或增生等,宫颈的囊肿也是在鳞状上皮化生中堵塞了腺体开口而造成的粘液潴留。宫颈的鳞柱状上皮移行区是细胞活跃、易致癌变的地区,依靠医生的肉眼是不能判定是正常的鳞状柱状上皮或是炎症修复或是细胞的异型增生甚至是癌变细胞,这也是大家恐慌的原因。  其实大可不必,宫颈癌虽然近来来发病率有所升高,但是恶性肿瘤的发病是以十万分之几十来统计的,本身患病的机率不高,大可不必过分担心,对于已有性生活的女性朋友来说,每年或每二年做一次宫颈的检查,选择宫颈细胞学检查或阴道镜检查,排除恶变,如果排除了恶变,平素有反复分泌物异常或接触性出血的患者,若已生育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如果尚未生育,一般不建议物理治疗,积极随访体检即可。  另外,宫颈炎症一般不需要补液抗炎治疗,物理治疗一次就能完成,不需要做疗程。分享:
2023-06-17
宫颈糜烂需要治疗吗?_天津宁河医院
不要一提“宫颈糜烂”就像谈虎色变
  宫颈炎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它包括宫颈阴道部(子宫颈外口部位)炎症及宫颈粘膜炎症。因为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与阴道鳞状上皮相延续,阴道炎症均可引起宫颈阴道部炎症。临床多见的宫颈炎是宫颈管粘膜炎,由于宫颈管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抗感染能力差,容易发生感染,并且因为宫颈管粘膜皱襞多、分泌粘液多,一旦发生感染,就很难将病原体清除,久而久之而导致慢性宫颈炎症。  急性宫颈炎过去主要发生在感染性流产、产褥期感染、宫颈损伤和阴道异物并发感染,病原体是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一般化脓性细菌。近20年以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增加,急性宫颈炎已经越来越多见。目前临床最常见的急性宫颈炎为粘液脓性宫颈炎,其特点是患者自行发现阴道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医生检查宫颈时看到宫颈管外口有脓性分泌物,用棉拭子擦拭宫颈管时,容易诱发宫颈管内出血。急性宫颈炎的主要病原体是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绝大多数急性宫颈炎经过及时治疗都会彻底治愈。少数急性宫颈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宫颈炎。也有部分患者无急性宫颈炎病史,直接表现为慢性宫颈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或雌激素缺乏,阴道和宫颈的局部抗感染能力差,也容易引起慢性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在医学上将其病理变化分为:  1、宫颈糜烂  2、宫颈息肉  3、宫颈粘膜炎  4、宫颈腺囊肿(也被称为那氏囊肿或纳氏囊肿)  5、宫颈肥大…
2023-06-17
不要一提“宫颈糜烂”就像谈虎色变_天津二级私立医院名单
津ICP备19008783号

(津)医广【2024】第04-09-01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医院首页
首页
预约挂号
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电话问诊
电话问诊